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阖家欢乐与合家欢乐区别(“阖家”与“合家”究竟谁对谁错?)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30 10:40:31    

不论是元旦还是新年,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来说,都是一整年当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节日也都拥有亲友之间相互送祝福的习俗。

过去的科技水平不发达,所以这些祝福语往往都写在书信或者贺卡上。

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形形色色的美好语句,也能通过小小的网线传递到另一方的眼中。

而拟定祝福语也成为了许多人要面对的挑战项目,如何撰写一段既温情又不落俗套的语录,也让大家十分苦恼。

不过祝福语写来写去,也总离不开那些传统又常见的成语。

根据官方统计,去年的祝福成语使用量中,“阖家欢乐”与“合家欢乐”分别占据了第一和第二的魁首。

这两句成语看起来大差不差,意思也基本没有区别,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写法呢?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写法上的错误存在吗?

“阖”的历史

“阖”字的历史悠久,甲骨文中的“阖”字,当时并没有如今指代全家的意思。

从它的字形来看,阖就像是一个要转身关门的小人儿,因此专家推测,阖在过去指关门的动作和家中的那扇门。

而随着后世的发展,甲骨文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转而代之的是“金文”和“小篆”。

这两种书写方式,分别在周朝和秦汉普及开来,因为经过了后人的完善,所以也比甲骨文更好辨认。

金文中的“阖”外部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框,这也是它现代部首的雏形,意思指门框。

而门框的内部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用餐,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仍旧有一种温馨的气息透露出来。

而此时的阖也不再有关门的意思,取而代之的是“归家”和“团聚”。

一个家庭只有团聚在一起才算完整,所以“阖家”的说法也在后世逐渐诞生,并出现了“全家”的意思。

“合家”的演变

相比起阖,“合”字虽然也与前者同音,最初二者的意思却是截然不同。

“合”的出现时间也非常早,在商周的青铜器上都能看到它的存在。

原始的“合”是上下结构,下面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上面则是一个带有把手的盖子,二者同时出现,有关闭、闭合的意味。

不过盒子既然关闭,那么里面的东西也自然有了存放的地点,不会轻易丢失。

所以在后世的演变中,“合”不仅字形上更加抽象,而且也有了“全部、完整”的意义。

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阖”与“合”的意思更加接近,并且一个成为了文人墨客眼中的雅体字,另一个成为了俗体字,可以互相使用。

二者的差异

所谓“阖家”与“合家”两种写法,并没有谁对谁错之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纯粹是因为前者写起来比较麻烦,而且难以记住,因此逐渐就有了以“合”来替代“阖”的方法。

这种替代方式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但是基本上多用于民间。

如果在正式场合或者特殊文件上,古人还是会使用“阖家”,以示正规庄重。

但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为了解决人民群众识字难、学习难的情况。

我们于1952年开始全国推行简体字,所以合家欢乐也正式被搬上了舞台。

所谓的简体字,并不是由某个人单独发明而成的,它的基础早在春秋时期就初现端倪。

过去的繁体字写起来十分麻烦,古人也很容易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上便有了简化的字体。

初中课本上的《孔乙己》这一篇章中,孔乙己便向作者卖弄才学。

指出茴香豆的“茴”有4种写法,而这4种写法,就是分别使用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上的雅体字和俗体字。

总的来看,合家欢乐与阖家欢乐也大体是这种关系。

不过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在生活中也不常纠结于,使用俗体字还是雅体字,因此这不同的写法,也都成为了可以在正式场合露面的对象。

不过真要细细探究这二者之间的区别,那么无非是阖字在字义的引申上,比合字更加丰富。

后者一般单指广泛的一家子,而前者则要对家庭的成员进行细分。

“阖家”一般更加突出一个家庭中的结构,比如“四世同堂”、“祖孙三代”等,所以“阖家”其实乍一听更有大家族的那种风味。

和“合家”一般就不拘这些小节了,不论是三口之家,还是多代同堂都能够用它来形容。

并且随着“合家欢”等节庆期间常用字眼的普及,“合家”也更加突出一个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

综上所述,不论是哪种写法用作祝福都是十分妥当的,所以年轻一代人也不必纠结于此。

但是有些老一辈人,可能还会比较讲究使用复杂正式的书面语

所以咱们的祝福对象,如果是老人,那么尽量还是使用“阖家欢乐”,不然可能会被老人教育一番,闹出笑话。

中国的文字和它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就像一坛老酒,看起来平平无奇。

甚至有些老土,可是当你打开盖子后,它绵密的味道就会钻进你的鼻腔,让你如痴如醉。

从人类用绳子和石块来作为记载的工具,再到歪歪扭扭的甲骨文,再到如今横平竖直、优美异常的方块字

无一不是每一代中国人的努力,也正是它长远的历史塑造了不一样的底蕴。

我们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它也被誉为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但正是表意文字的复杂,才能够更好的突显中国深厚的历史底蕴。

如今,随着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许多从前使用汉字的国家,纷纷废除了汉字。

很多过去使用表意文字的国家,也各自将它们“拉丁化”。

这或许能够有助于更加简便的去学习、去使用,但是在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时,往往会词不达意、造成误会。

所以,身为表意文字的汉字不是落后的,也不是需要改变的。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对象,身为中国人的我们要予以重视。

结语

一段文字的发展反映了一个民族思想的转变,过去的字体复杂美丽,但是使用会耗费时间。

而如今通假字、简体字的流行,更从侧面突出了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人都追求效率和成功。

正是这种快捷便利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快速发展的力量,也是一个积极的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