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江汉是哪里的城市(湖北 武汉市江汉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6 10:25:22    

江汉区,隶属湖北省武汉市,是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之一。地处汉口地区中部、南临长江、汉江交汇处,分别与武昌区、汉阳区隔江相望;北抵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东、西两面各与江岸区、硚口区相邻,总面积28.2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江汉区下辖13个街道。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江汉区常住人口647932人。

江汉区是古汉口镇发源地,迄今有500年历史,一直是武汉市中心城区和重要商贸金融区;江汉区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首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区。

历史沿革

江汉区,位于长江北岸,因长江与汉水交汇而得名,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汉江下游发生改道,在郭茨口一段裁弯取直,主河道从龟山北麓汇入长江,自此汉口从汉阳析出。嗣后,汉口凭借“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地理位置优势,迅速崛起,发展成商埠。明末清初,汉口已是“楚中第一繁盛处”,与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并称为天下四大名镇。

自明代中期汉口形成直至清末,江汉境域一直归汉阳府所属汉阳县管辖。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汉阳县始设巡检司,管理汉口镇,境域属之。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汉口巡检司治所由汉江南岸的崇信坊迁到北岸汉口一侧。雍正五年(1727年),汉口巡检司分成仁义、礼智两个分司,管理汉口居仁、由义和循礼、大智四坊。其中循礼坊在今江汉区境内,其余三坊在今硚口区、江岸区内,礼智分司署设于境内统一街万寿巷。两分司署之上,设汉阳县同知署,署衙驻境内四官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汉口置夏口厅,境域改属夏口厅。

民国元年(1912年),改夏口厅为夏口县,境域隶夏口县第三区。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夏口县,设汉口市;民国十六年(1927年),境域属汉口市第三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境域建立保甲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底,境域分属新安、三民、云樵、永清4个区公所。

1950年11月,成立第三区,隶属武汉市。

1952年7月,第三区更名江汉区,撤销第五区,将其所辖解放、循礼和公园3个公安分驻所划入江汉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5年2月,撤消惠济、福城、东湖3个郊区,将原惠济区所辖航空路、万松园至江汉北路一带地域划入江汉区。

1956年,洪山区合作乡(1960年改建为合作公社)划入江汉区。

1964年,合作公社划归汉桥区。

1985年,原洪山区江北片一部分地域划归江汉区,包括:唐家墩街道9个居民委员会,长丰乡皖子湖、航侧、唐家墩、贺家墩、姑嫂树5个大队及后湖乡部分生产队。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江汉区下辖13个街道:民族街道、花楼街道、水塔街道、民权街道、满春街道、民意街道、新华街道、万松街道、唐家墩街道、北湖街道、前进街道、常青街道、汉兴街道,和1个开发区、1个管委会区:江汉经济开发区、武汉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其中花楼街道与水塔街道合署办公,109个社区,区政府驻北湖街道新华路25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汉区,位于武汉市汉口地区中部,南临长江、汉江交汇处,分别与武昌区、汉阳区以长江、汉江主航道中心线隔江相望;北抵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东、西两面分别与江岸区、硚口区相邻。介于北纬30°34′~30°39',东经114°13′~114°18'之间。东西最大横距6.9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66千米,总面积28.29平方千米。

地质

江汉区地层属于高河漫滩一级阶地,由距今250万年前新生代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而成,其厚度大于45米。阶地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厚度变化大。上部为黄褐色黏土、亚砂土、亚黏土透镜体,厚度在10~25米,局部夹湖积、湖冲积黑色淤泥。中部为黄色砂层,粒径由上至下逐渐变粗,厚度15~40米,间夹深灰色淤泥质与砂互层。下部由灰白色沙砾石层过渡到卵石层,厚度5~20米,间夹砂或黏土、卵石。

地形地貌

江汉区总地形特征南高北低,平坦开阔,无山丘,多湖塘。属于长江、汉水冲积的高河漫滩阶地,海拔多在23~26米,低于长江洪水位。地面高程由长江、汉水沿岸向北缓缓倾斜降低,斜坡角度约为40°,一般高差3~4米。区境北部北湖至后湖一线有残留湖沼。

江汉区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由长江、汉水泛滥淤积而成。漫滩阶地前缘因河床冲积形成自然堤,洪水期常遭淹没,人工筑堤防护后境况改善。阶地后缘为湖塘洼地。阶面组成物质主要为亚砂土、黏土等。

气候

江汉区位处地球北回归线北侧,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具有常年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江汉区年无霜期240天,年平均温度16摄氏度。年降雨量13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23~2085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能106~113千卡每平方厘米。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风,冬、春季多为北风和东北风,夏、秋季多为东南风、西南风及东北风;平均风速2.5米/秒。

水文

江汉区位于长江、汉江北岸及其交汇处。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区境,境内岸线(龙王庙至武汉关)全长1250米。汉江下游河段自西向东流入区境,其水岸(流通巷至龙王庙)全长600米。

江汉区湖泊有:西湖、北湖、喷泉公园(机器荡子湖)、小南湖、菱角湖、后襄河(后襄河遗存水域改湖),水域总面积30.35公顷,集中分布在区境北部,皆为后湖遗存。

自然资源

江汉区地下水源丰富,且水质较好、埋藏浅、易开采。地下水以松散堆积层孔隙承压水为主。据勘探资料,境内唐家墩、北湖一带地下水储量达上亿立方米,水位埋深6米,含水层22米。

交通运输

京广铁路、合武铁路、汉宜铁路、汉丹铁路、汉孝城际铁路、京珠国道、沪蓉国道穿过江汉区。

交通四通八达

水路两江环绕,境内武汉长江轮船公司等企业从事长江干线及支流干散货运输、液化气运输、大件设备运输,拥有或控制各类运输船舶180艘,总载重量54.58万吨,主机总功率14.78万千瓦。

武汉地铁1号线、武汉地铁2号线、武汉地铁3号线、武汉地铁6号线、武汉地铁7号线经过。武汉长途汽车客运总站和青年路长途汽车客运站、汉口站位于江汉区。

风景名胜

武汉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青年路373号,西距汉口火车站300米。2001年10月1日 正式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17834平方米,陈列面积6000平方米,库房面积4000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学术科研、宣传教育、文化交流以及休闲娱乐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截至2016年,武汉博物馆共有藏品10万余件,涉及陶瓷、青铜器、书画、玉器、竹木牙雕、珐琅器、印章等众多种类。




武汉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江汉关博物馆

江汉关博物馆,是依托1924年建成的江汉关大楼设立。大楼主体建筑由主楼以及钟楼组成,建筑外墙以大件花岗石建造,四面以廊柱装饰,墙面、山花、窗楣以及大门入口处,均进行艺术造型处理。





江汉关博物馆

江汉关博物馆占地面积149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359平方米,展厅面积2300余平方米,是反映武汉城市近现代史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现有文物3000多件。

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

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在汉口中山公园内西北角,东临人民会场,西依人工湖,东南20米处有张公亭,是1座平顶厅堂式建筑,长34米,宽12米,面积约400平方米,现为公园餐厅。




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

民国34年(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军队进占汉口后,9月18日将粉刷一新的张公亭改名为“受降堂”,大厅正中挂孙中山遗嘱,两旁悬挂中、苏、英、美等反法西斯国家的国旗,门前上方横匾上镶“受降堂”金字。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司令官孙蔚如在此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指挥官冈部直三的投降书。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汉口南洋大楼),位于汉口中山大道708号,是爱国华侨简氏兄弟投资兴建的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办公楼,是现存唯一国共合作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建成于1921年,主楼五层,占地面积885平方米,建筑面积4747平方米;附楼四层,占地面积326.5平方米,建筑面积1306.14米平方米。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2016年并入江汉关博物馆。

特产美食

老通城豆皮:老通城“三鲜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武汉民间极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黄,味香而醉,最初是武汉人逢年过节时特制的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

在武汉,以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历史最为悠久,也最负盛名。“老通城”是一家酒楼的名字,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以经营三鲜豆皮闻名,老通城豆皮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

特产美食

四季美汤包:四季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992号(江汉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后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

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他们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

小桃园煨汤:汉口兰陵路小桃园煨汤专门经营各种煨汤总,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先炒后煨,一次加足清水,煨时不加盖。汤汁不沸腾,以旺火烧开,用文火煨透。汤味馨甜腴美、风味独特。

煨汤的著名品种有:鸡汤、甲鱼汤、八卦汤、鸽子汤、排骨汤、牛肉汤等。尤以“瓦罐鸡汤”最有名。煨出的鸡汤只见汤清肉嫩、芳香朴鼻,引人食欲。八卦汤和甲鱼汤,汤色清香,入口肉嫩骨离,美味可口。

谈炎记水饺:谈炎记水饺馆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384号。

1920年由黄陂人谈志祥创办。专门经营水饺近八十年,有独到的制作水饺技艺,主要品种有鲜肉、冬菇、广米、三鲜、鸡茸、虾仁等水饺, 除了传统的鲜肉水饺,名师谈银山还陆续研制出冬菇水饺、厂米水饺、三鲜水饺鸡茸水饺、虾仁水饺等新的品种,适应不同食客的口味。

面窝:是武汉地方性小吃之一,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

面窝主要分布于武汉和湖北其它城市大街小巷的摊点,尤为武汉汉口老城区口味地道。面窝除了米面窝外,还有炸豌豆窝、“苕面窝”(红薯窝),中间是没有洞的形状,别有风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