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令行生威,威而有信,信则服众。
蓄不久则著不盛,积不深则发不茂。
学贵有恒,勤能补拙。
【译文】
严格按照法令制度执行,才能产生威严,有了威严才能有诚信,有了诚信才能让众人信服。
储存的时间不够久,获得的东西即便倒出来也不能装满容器;
根基不够稳固,即便生长出来也不能繁茂。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而且能够通过勤奋弥补在天分上的不足。
一滴水从房檐上滴下来,落到青石板上,这看起来是一件多么微不足道的事。
然而长年累月地滴,却能水滴石穿。
做人也要具备这种“水滴石穿”般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旦确定了人生目标就要持之以恒。
并用自己坚忍不拔的品格、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取得一番成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
观文而望其义,这句谚语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暗示我们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是对人生的追求中,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长期的奋斗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从前,有一位果农在地里种下了两棵苹果树的幼苗,很快,它们就发芽了。
鹅黄的叶片在春风中抖动着,很是惹人怜爱。
第一棵树立志要长成白杨那样的参天大树,于是它拼命从地下吸取水分和养料,储备起来,滋养每一根枝干,为将来长成一棵大树做着积极的准备。
但由于第一棵苹果树只顾着努力向上伸展枝丫,一年到头也没有长出几个苹果,这让老农很恼火。
相反,另外一棵树也是拼命从土里汲取营养,但它的志向是尽快开花结果,最后没过几年,它就结了满树的苹果。
果农欢喜极了,就更勤奋地给这棵苹果树浇水、施肥,而那棵不结苹果的树就被冷落了。
时光飞转,那棵不结苹果的大树因为根深叶茂,养分充足,终于在一个秋季,结满了一树又红又大的苹果。
而那棵过早开花结果的树,却因根基尚不牢固的时候就开始开花结果。
现在养分耗尽、枝干叶枯,只能结出几个苦涩难吃的苹果。
果农诧异地叹了口气,用斧头砍伐了这棵过早衰败的苹果树。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要学习第一棵苹果树,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同时,我们也要以“过早开花的苹果树”为戒,莫急于求成。
在遥远的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茅草叫尖茅草,它是草原上最长的茅草。
刚发芽时,又细又短,并不显眼;
可是,只要雨季一来临,三五天的光景,它便能一下子生长到两米左右。
植物学家很好奇,就去实地观察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原来在刚长出的前半年时间内,它并不是没生长,而是努力把吸收的养分存在了根部。
雨季之前,尖茅草的茎只长出来一寸,根部却深深扎入地下达二十米。
并且疯狂地向四周散开,贪婪地汲取沙土中稀缺的水分。
当储存了足够的能量后,尖茅草便蓄势待发,只要雨水一落到它的身上就一发不可收拾。
像尖茅草这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多积累,最后厚积薄发的自然案例不胜枚举。
我们应当借鉴这一类成功的经验。
庄子认为:“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这句话告诫人们,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只有当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荀子也感慨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古代圣贤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注重积累,莫急于求成”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谨记。
冰心写道:“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浇灌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句话里凝聚了很深刻的哲学道理。
西晋时著名的辞赋大家左思,他的名篇《三都赋》就用了整整十年才完成。
为了把《三都赋》写好,他一天到晚都在构思具体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力求精益求精。
为了能够及时把自己突发的灵感记下来,他走到哪里都带着笔墨纸砚,一想到有什么好的句子,就立马记录下来。
十载寒暑,左思终于完成了《三都赋》。
《三都赋》辞藻华美、文笔畅快,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文章一经问世,整个洛阳都城为之轰动。
文人骚客争相传抄,一时之间连纸张都供不应求,导致纸价暴涨。
这正是“洛阳纸贵”的美谈,左思也因此而名动天下。
左思用了整整十年才写了一篇足以让他流芳百世的文章,而我们周围一些人写文章,只讲求速度,不重视质量,这样的文章又能有多少艺术价值呢?
任何成功者,都是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急于求成,最终只能一败涂地。
贾岛诗曰“十年磨一剑”,这是成功者具备的一种良好人生态度。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多人没有摆正心态,急功近利,总幻想着不劳而获的成功。
殊不知,这种心态不仅不会成功,反而极其有害。
于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想要有登峰造极的成就,就必须先承受十年磨一剑的寂寞。
要知道,每一次成功所绽放的光芒,并不是那瞬间的张力,而是无数岁月所沉淀的巨大能量。
当下的你可能默默无闻,请不要急躁,可能在别人眼里你是一个平庸的人,但我们自己的心里要时刻明白:点点滴滴地积累,脚踏实地地学习,总有一天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