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不如守中什么意思(《道德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5 10:21:42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无论是说话、生活、工作上,都能让人受用无穷。

从数量上来看,不多不少正好就行。从质量上来讲,不好不坏正好就行。从时机上来说,不早不晚,正对就行。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其蕴含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便是出自于《道德经》第五章。

“多言”与“不言”相对,指政令繁多。数穷:屡次失败。守中:持守虚静。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这句话其实运用到个人身上,也是非常受用的。


东汉末年时期的著名谋士许攸,他才高八斗,智谋过人,可最终却恃宠而骄,常常口出狂言,最终被曹操所杀。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当时曹操与袁绍对战,曹操兵少将寡,袁绍兵精粮足,更要命的是曹操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忧心忡忡的曹操,没想到许攸竟给他送了一份大礼!

许攸建议袁绍另派一支队伍,连夜偷袭曹操的老巢许都,袁绍非但不听,还以许攸家人贪污之事训斥许攸,这才导致许攸投靠曹操。

投靠曹操后,许攸便建议曹操偷袭乌巢,称袁绍的粮食全都囤于乌巢。

曹操听后大喜,连夜奔袭,火烧乌巢。

乌巢失守后,正在攻打曹操营地的张郃、高览也随之投降,袁绍全军溃散,只带着八百人逃离,曹操大获全胜。

后来又历经数年时间,袁氏一族彻底被灭,曹操也顺利攻破邺城,占领冀州。

许攸居功自傲,常常对曹操高呼:“阿瞒呐,阿瞒呐,若没有我许攸,你得不到冀州。”曹操闻言表面与其嬉笑,实则内心已经生有芥蒂。

后来许攸又在邺城门前与人说:“没有我许攸,这家人进不了这个门!”

此言一出,曹操大怒,遂将其收押,最终处死!

可叹许子远智计过人,又为曹操立下大功,原本可在曹营中低调地度过一生,却最终死于话多。

由此可见,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自己心里要细细掂量清楚咯。

有人认为,那是因为许攸情商不高,不会说话,会说话的人,自然要多说一些。

实则不然!


唐朝武则天执政期间,京师长安有一位名叫韩令珪的小吏。

此人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并且脸皮也很厚,见到一些王公贵人他总能与这些人侃侃而谈,哪怕是不认识的达官显贵,他也能自来熟似的与其交谈。

这就有人说了,称这韩令珪情商很高,很会说话,日后在官场内必然混得风生水起。

有一次吏部进行选官,陆元方掌选事,韩令珪与中书舍人王勮也在其中。

韩令珪又自来熟的坐在陆元方身边,假装没有看到王勮,便出声问道:“王五怎么没来?”

王勮一听大惊,以为韩令珪是什么大官,连忙站起身来不知所措,韩令珪表情严肃地安慰了王勮几句后飘然离去,心中大爽。

韩令珪走后,王勮问陆元方这人是谁,陆元方表示不认识,后来这件事情闹到了朝堂之上,韩令珪被武则天处以杖刑。

当时河内王武懿宗也在场,韩令珪自诩与其结交一二,忙大呼大哥相救,结果换来一句:“我不认识你!”

最终,韩令珪死于杖刑,这就是武则天时期著名的韩令珪恐吓案。


针对以上种种,古人早有至理名言,那便是言多必失,言多必失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做到。

有些人自认为与很好的朋友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因此常常口无遮拦,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然而那只是自以为的罢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再要好的朋友,常常也会因为你的一些话从而心生芥蒂。

殊不知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哪怕你再会说话,说多了一样会有风险,很多人三岁就学会了说话,但一辈子都学不会闭嘴。

《道德经》中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是告诉我们,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管你是年轻人亦或是老人,成功人士亦或是正在困境中走不出来的人,建议都应该读一读这本道家思想巨著。

据统计,《道德经》在世界上是除了《圣经》以外被翻译最多的经典哲学,德国是西方哲学的故乡,有康德、黑格尔等知名哲学家。

但在德国,很多家庭都有一本《老子》,把《老子》作为必读书。

全世界都在偷偷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深入了解呢?

相关文章